On 2009年04月06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Tags: 情感, 死亡, 艺术, 音乐, Comments (5)
因为充满悲伤,所以我要先走
今天突然听到阿桑的死讯,没太听过阿桑的太多音乐。只是那几首真的是太红的歌曲才会听到。印象中阿桑的声线有点像Keren Ann,但Keren Ann的声音更多的是飘忽与没落,而阿桑的声音更多的是悲伤。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喜欢她,因为我认为那种悲伤的声音是被刻意出来的,是不真实的。我宁愿听一个人不断变化的经历,而不是一个整日除了哀伤便是哀伤的声音,因为我觉得那不真实,那不可能是一个人真是的经历与感受。
世界上差异最大的莫过于人的观点与品性。有些人可以一生快乐,他们虽亦有烦恼,但是可以自行消解。但有些人就注定一生悲伤。即使他的生命并不是充满悲情色彩,但他的性格,他所处的环境,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悲哀与没落。每个人来到世上都会有纷繁复杂的经历。我们暂且排除上帝对每个人不公平的假设,我们假设每个人都会遭遇中性的经历,但是这些人所反映出的态度是不同的。我们是否应当将这种不同完全归结于性格呢?我想,阿桑是这样的人。虽然我不了解她,但是她所散发的气场便给人这样的感受。我不知道到底应当怎样看待这一类人。他们的悲伤深入骨髓,他们自身也无法摆脱。
我想,若是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来讲,有人可以说这些人是不幸的,是不被赞赏的。因为毕竟快乐与幸福才是所有人的追求,没有人愿意守着悲伤度日。可能说到这里这个话题会沦为俗套,但这并非我所想的全部。社会总是在宣扬那些乐观的,积极的性格,那些受了伤也能再战,并且越战越勇的性格。没有人喜欢因为悲伤所以沉沦的性格,甚至恋上悲伤的性格。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这样有什么不好呢?我就是喜欢悲伤。我喜欢沉浸在这种氛围中,我非常享受。我与那些乐观的人一样享受。如果说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快乐而不是悲伤的话,那我显然错了。但如果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只是那种享受的感觉的话,享受快乐与享受无尽的消极情绪又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社会或者人类价值观偏偏会对快乐与幸福而不是整体的享受感如此推崇呢?或者说,为什么社会或者人类可以如此坚定的定义快乐才是最终的目的而非那种享受的感受?不知为什么,心情忧郁的人往往都不会长寿,而且大都死于一些恶劣的疾病。我不知道这到底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产生的情绪作祟。难道这一切都是上天刻意的安排?
其实,我宁愿做一个这样的人。而且在我看来,在最美的时光死去,是最幸福的事情。
© 声明:除特别注明,Kong-Zi.com 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以下为相关文章:
《因为充满悲伤,所以我要先走》永久链接地址:https://www.kong-zi.com/post/756.html
✎ 虚空望月
2009年04月07日 @ 01:05
真的?我知道这个人。。。
[回复]
✎ 一笔一划
2009年04月07日 @ 11:58
无论怎么样 死亡并不是快乐的事 伤心 怀念阿桑
[回复]
✎ 创意
2009年04月08日 @ 15:55
阿桑死了??????
[回复]
✎ lele
2009年04月09日 @ 10:26
嗯,啊桑去世了,一直都很安静。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