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2009年04月19日 By Simon Kong In 经管·职业,  Tags: , , Comments (1)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状况是流派林立、群雄纷争。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了解它是如何适应当代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变化、发展的需要,为发展经济服务,这不仅对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和趋向,了解西方国家的现行经济政策和实际经济状况十分有益;而且,其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经验教训和不同看法,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也是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的。

对两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曾有一种流行的办法,将其划分为“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这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做法。在近现代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确实存在着主张“政府干预”和主张“自由放任”这两种思潮的交替发展,了解这两种思潮的变迁,对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有帮助的,但用它代替流派的划分,那就不妥当了。因为即使是同属于一种思潮的经济学家,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方而也有着严重的分歧。在下面的分析中将会看到,同属于国家干预思潮的就有几个流派,而主张自由放任的流派则更多,而且,还有一些就不能简单地一定将其归属于某一种思潮,陈岱孙教授指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的研究中,最忌简单化的做法”。

其实,划分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划分流派所依据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胡代光教授和历以宁教授在谈到“什么叫做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流派”时,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是指一些在理论观点上基本—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的经济学家们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派别。”我们完全赞同把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的基本一致与否,作为划分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所依据的基本标准。依据这个划分标准,应该怎样难看待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呢?

上面已分析过凯恩斯革命以及凯思斯主义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重大影响。因此,当代西方经济学之所以形成众多派系纷争的局面,是和凯恩斯主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具体说来,这与以下三种情况密切相关。

1.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特别是在战后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由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的不同解释和补充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早在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将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传播到美国去的过程中,在理论与政策建议两个方面作了补充和发展。他在《财政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1941年)、《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1947年)以及《凯恩斯学说指南》(1953年)等著作中已为新古典综合派奠定了某些基础。从40年代后期开始,他的学生萨缪尔森等人,就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理论综合起来阐述西方经济学,于1948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一版,在l961年该书的第五版中,正式提出了“新古典综合”这一术语,并得到其他英国凯恩斯主义者的支持。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由于遭到其他反对派的攻击,在1970年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第八版中,他将“新古典综合”改称为“主流经济学”。因此,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它在战后的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居于正统的地位。

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早年是凯恩斯的学生,后来又和他长期共事,过从甚密,在学术观点上受到凯恩斯的耳提面命。因此,她以凯恩斯的嫡传弟子自居,把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看作冒牌的凯恩斯主义。以琼·罗宾逊为主要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就是在50—60年代同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过程中形成的。

在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克洛沃和瑞典经济学家莱荣霍夫德等人,对凯恩斯学派以一般均衡理论来解释凯恩斯经济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责凯恩斯学派曲解了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根本不是一码事。他门提出必须对凯恩斯的著作重新加以解释,还凯恩斯经济学的真正面目。由于这些人原来都是属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并以重建凯恩斯经济学为己任,因而被称为新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学派”或“新凯恩斯学派”。

此外,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也对凯恩斯经济理论作了独特的解释和评价。他把剑桥学派、洛桑学派的传统微观经济理沦与他解释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经济理论体系。

以上这四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都是从凯恩斯主义的发展中直接演化而成的。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结果,恰巧改变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生作用的某些条件。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出现了大量失业与剧烈的通货膨胀并存的“停滞膨胀”。这种情况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于是,形成了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流派。

首先是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货币学派,他自称是“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这个流派于50年代中期以后在美国开始出现,到70年代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当代自由主义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其次是以美国青年经济学家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它是在70年代后期,从货币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自由主义流派。这个新学派出现后,就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重视。萨缪尔森在1980年出版《经济学》教科书第十一版中,曾把它与贷币学派看作是同样重要的论战对手。第三,是和理性预期学派同时出现的供给学派。它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拉弗、费尔德斯坦和万尼斯基等人,该派由于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里根的推崇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第四,是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伦敦学派),哈耶克自30年代以来,一直著书立说鼓吹经济自由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学术观点自成体系。他是当代最彻底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是新自由主义流派中影响较大的一个。他的足迹遍及当今西方宣传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的四大中心,即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弗菜堡大学,并受到他们的推崇。因此,他堪称当代西方各自由主义流派的精神领袖。第五,是以德国经济学家欧根、罗勃凯、艾哈德等人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该流派产生于30年代,在战后德国盛行,该派所倡导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成为德国的国家经济学,因此,该派又被称为德国新自由主义。第六,是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它是在6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个别具一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别。该学派将人们从互相交换中获益的观念运用于政治决策领域,创立了政治决策理论,该学派的奠基人布坎南由此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七,是以美国经济学科斯、威廉姆森和诺斯等人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该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与方法,注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并把自身的理论视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由于这一学派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在90年代初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而使他们所倡导的新制度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异军突起,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最富有吸引力的,最有助于使传统的经济研究和政治研究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理论。

3.—些产生于20—30年代的一些非主流经济学派,既不能简单的归属于凯恩斯主义的营垒,也不能把它简单地归属于反凯恩斯主义的营垒。这些独树一帜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首先是瑞典学派,它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对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具有重大影响。例如,它曾先于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运用总量和动态分析方法建立动态经济理论体系,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斯堪的纳维亚通货膨胀模型等。该流派的成员都是瑞典和挪威的经济学家,它主要是在瑞典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小国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经济学界的日益重视。其次,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经济理论体系,他以独特的“创新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周期波动而闻名于世。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不仅对当代西方的经济增长沦、经济发展论、经济成长阶段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有重大影响,而且他的追随者们还将其理沦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这两个新的学科分支。此外,在50—60年代,还形成了罗斯托的经济理论体系。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以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另树一帜。他所提出的“起飞”等概念,已成为当今经济界的流行术语。

除了以上这三个非主流经济学派以外,还有两个既反对凯恩斯主义、也反对新自由主义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一,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该派形成于50—60年代,近年来这一流派的影响又有了新的发展,它俨然成了与新古典综合派、货币学派相抗衡的一个重要流派。连萨缪尔森也把它看作是“对主流经济学的第三种挑战”。二,在60年代后期形成的激进经济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它与新制度学派比较接近。该派的成员比较复杂,他们都主张抛弃资产阶级传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反对主流派的理论观点,揭露垄断资本集团的剥削活动和反动政策。这一流派在近年得到迅速的发展。萨缪尔森也承认“激进派是现代的重要潮流”。



© 声明:除特别注明,Kong-Zi.com 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永久链接地址:https://www.kong-zi.com/post/804.html

以下为相关文章:





1条评论

  1. Sandlong

    2009年05月17日 @ 13:29

    经济学我不该置喙,但把哈耶克说成是新自由主义,绝对是对他的侮辱。哈耶克是古典自由主义者,是穆勒和休谟最正统的继承者;而所谓“新自由主义”不过是向重商主义、反斯密派乃至社会主义让步妥协的结果。

    [回复]

留下评论吧

XHTML: Allowed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