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人文·社科·书籍
奋斗与享受的关系
on 2009年11月16日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评论 (0)
奋斗可以使人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也可以为享受创造条件。享受可以使人感受到效用的满足。只有奋斗没有享受,则体会不到效用的满足;只有享受没有奋斗,一是不可能实现,二是人生缺乏意义。所以奋斗和享受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
奋斗和享受,两者应当都进行得非常深,还是两者都适当地得以实现?如果两者互不影响的话,两者都进行得非常深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情况是两者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如果过度地奋斗,则没有享受的时间;如果过度地享受,则使人疲于奋斗。
某些奋斗也可以获得效用,某些享受也可以产生价值。或许上帝希望人奋斗和享受都进行。但我们有个前提,人想进行的活动和效用满足的活动是等价的,然而只有享受有效用满足,奋斗没效用满足。所以渐渐地,上帝也让奋斗产生某些效用满足。通常,我们...
凯尔西气质类型:策划者(INTJ)
on 2009年10月30日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评论 (5)
策划者的人,在精细管理方面,远远超出其他人。每一步计划都要与下一步计划相协调,并且可能会受制于无法预知的困难。他们本性果断、善于谋划且矜持的个性,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策划者的角色。他们不超过总人口的1%,而且很难遇到。他们虽然是极有能力的领导者,却并不热衷于进入管理层,而宁愿躲在僻静处,除非领导者过于无能。但是,他们一旦主管工作,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将现实看做不过是施展和精练他们战略才能的象棋棋盘而已。 在制定计划时,他们思想开明、愿意接受一切有价值的建议,富有成效的理论很快便得以应用。对他们来说,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进的。只要是有意义的,都会被采纳,相反则不然。 策划者往往比其他理性者更为自信,通常显示出非常坚强的意志。且看上去很容易做出决定,...
效用满足与基本生存需求的契合
on 2009年10月26日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评论 (2)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思考,到现在已然很长时间了。题目有点唬人,但我断不觉得题目总结的很大,我认为它非常精确。
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满足效用的过程,你可以将这些繁多的效用归结为高级的和低级的。其实与其说被满足的低级效用,不如说是基本效用。试想当你饿了一天之后突然有一顿满汉全席摆在眼前,当你24小时没阖眼的情况下你有机会享受家里柔软的大床,或者当你和伴侣的洞房花烛夜屋里只剩下你两人独处的时候,你是不是都会充满了欲望呢?你想吃饭,睡觉,做爱,是因为你拥有着食欲,困觉,性欲。你的这些基本欲望促使你想去做这些事情,使你获得了相关方面的效用。是欲望导致你想去做,进而导致了满足自身效用。
同时你会发现,但凡这些欲望促使的使你非常想要做的事情,他们满足了你的...
对不同人评价的标准和标准的缺陷
on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评论 (2)
评价一个人程度的高低,水平的高低,不应当只看他最终达到了什么高度,而应当看他从什么高度跨越到了什么高度。但这个标准有三点缺陷:
主观客观。改变自己是一种主观体验,不能与他人交流,也不能在不同人之间比较。不同的人对待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同,这种能力得不到横向比较。
不变可变。再次印证了人生来不平等,生后也不平等。一些因素在一些人身上是不变的,在另一些人身上就是可变的。对同一个问题的客服也许具有不同的难度。
先天后天。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的后天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先天因素,一切主观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客观因素。即使刚开始将其归结为后天或主观因素,逆向逐渐推演,总有一层会将其归为先天或客观因素。
权衡的意义
on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评论 (0)
前进的道路经常面临选择,只要有选择就会有比较权衡。比较权衡的结果会作为选择的依据,但有时也不是只面临选择时才需要比较。比较权衡是利用现在所能搜集到的一切信息对两者或多者选择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总结两者或多者的正评价和负评价,最终得出哪个更优的结论。
比较可以分为三类,整体上分为可以做选择的比较和不可做选择的比较,可以做选择的比较又可以分为选择之前的比较和选择之后的比较。所以这三类既是选择之前,选择之后,不可选择。其实第一种与后两种之间是有决定性的区别的。前者的行为发生在决策之前,所以权衡的结果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后者的行为发生在决策之后或者干脆没有决策,无论权衡结果如何都不可能再影响决策结果。
一般人的价值观通常认为第一种权衡是有意义的,值得倡导的...
珍惜的意义
on 2009年10月15日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评论 (2)
最近喜欢上了这种命题作文的形式,不是刻意地写,而是在不经意间,一些生命中的核心概念便会在脑边闪过,从而产生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以之为中心的不完全总结。
珍惜,简单到无法再度分解的概念,就是对你正在经历的,正拥有着的,正在享受的,正在掌握中的一切事物,给予“在乎”。生命中有太多值得珍惜的事物,在这里写篇文章来描述未免显得愚笨。但此刻却是非常想要些,非常。
珍惜家人的亲情。总有一天父母会离开你,这是个惨淡的现实。每次想到这里都会心痛地不能自已。所以就尽力让那一天晚些到来,让父母享受到自己的孝顺,为自己的孩子骄傲。
珍惜贴心的友情。我是个不会交朋友的人,但总会有人喜欢做我的朋友。友情对我很重要,因为倾诉欲望一直不曾减弱。
珍惜健康的身体。我承认很多不良...
等待的意义
on 2009年10月02日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评论 (1)
等待是一个动作,一种状态,一段经历。
等待有时会有意义,当你有可能利用它的时候。临近面试的15分钟,你等在那里调整情绪,整理衣装,思考着接下来要对面试官说的话。乐手在演出之前在后台等待着。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复习着指法,以免在现场出状况。我在很多次演出之前都会经历这样的等待,有几分焦灼,但更多的是对未来发生事情的期待。期待着接下来的时间我可以迎来完美开场,完美过程和完美收尾,期待着掌声向我涌来。等待有时候很有用。生命的消耗过程不可能都是满的,你不可能在做事和做事之间毫无空隙。这样的等待留给了生命以空间,让每个事件都可以更圆润,更美满。
等待有时候可以很无聊,更多时候。今年往返北京了很多次,其中好几次都是半夜的站票。我无法睡觉,在车厢的隔间又会被烟味呛到。周...
网络成瘾症的危害和成因
on 2009年08月30日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评论 (4)
本文系部分转载。
网络成瘾症的危害
1、 强烈的依恋性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 情感淡漠
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3、 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