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艺术·文艺

七日谈

on 2009年03月10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2)

先说两句:一篇我的老文章了,权为俗务所作,没有去掉俗气的成分。算是什么形式呢。舞台剧?对话稿?或者只是一段聊天记录?我亦不清楚。惶惶发到这里,权当存档纪念了。 某日。阳光晴好。 某地。天涯海角。 某人。宁南江年。 某场。二三事琐。 某段。隐忍叙述。 开幕。好戏登场。 ——TG. 【第一日•画外】 背景音乐:《不翼而飞》 宁南君和江年君是我的两个朋友——知道这一点对本文尤其重要。秋日九月,天高气爽。某个中午,宁南君正在网上瞎逛荡,与旧友江年不期而遇。之后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七日的交谈,天昏地暗的片刻,随之结束。音乐停滞,亦到了离场的时刻。然日后的某个深夜,作为某个偷窥聊天记录的我,似乎听到了曾经熟稔的旋律,于是有了把两人私密对话的内容集结并且公开的冲动(事实上,这是触犯拜...

阅读全文 »


几个比较知名的影视奖项收集

on 2009年03月08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6)

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 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 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官方网站:http://www.oscar.com 金球奖 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al Award)始于1943年,是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是美国影视界最重...

阅读全文 »


流浪的红舞鞋

on 2009年02月18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1)

蓝色黄昏  流浪儿 慵懒的歌  红马车 梧桐遮住了舞蹈的鞋 马戏团描出声色 不管你有一分钱或黄金万贯 不管你是一只蚂蚁还是个上帝 我愿意翘盼 安然的醉酒微酣 红胡子的老人 微笑多恬淡 我的舞鞋旋转 我唱到疯癫 我愿弃世登仙 旋转的车轮来为我献欢 我怎会疲倦 Blue dusk,a waif. A lazy song,a red carriage. The Chinese parasol is […]

...

阅读全文 »


艺术评论(之一)

on 2008年10月04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0)

每次写完一篇博客都会身心俱疲。确实有很多东西想写,但书写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对完美的追求以及思绪从大脑中的原始形态到文字转化的损失。我尽量保持这 种损失的最小化。越发爱上了分条叙述,是自己表达能力欠佳的表现。这篇文章关乎文艺。有几种假象或称为变数的东西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1 观点,作品与文艺作品。观点,作品,文艺作品三者之间是有逐层包含与递推关系的。在我的理解,观点是一切形式的表达,作品是观点中包裹着某种具体形式外衣 的东西,而文艺作品可以定义为一切以艺术的手法作为载体来表达某种或某些意念的作品。观点是一切作品不一定都具有文艺气质的,我要讨论的范畴是文艺作品。 以前的一位老师说文艺是“拐着弯走路”,我无法解释这句话,但完全同意这句话的正确性。 2 作品是不完备的容器。村上...

阅读全文 »


由豆瓣改版分析豆瓣未来的趋势

on 2008年08月17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2)

成为一个豆友的时间不甚长,只有两三年左右。在这几年里,我见证了豆瓣的不断的改变与创新,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豆瓣确实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网站。我想它吸引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可能有人中意它的界面风格,有人看重它丰富的内容体系,有人来豆瓣是纯粹寻找臭味相投的 人,whatever。总结起来,豆瓣作为一个网站能够带给广大豆友的全部功用总结起来无非两点:获取内容与虚拟社交(即SNS)。为了格式工整我都以四 个字总结,但还是要做进一步的说明。
获取内容指什么呢?豆瓣传统的,也是最重要的三大板块,读书,电影,音乐。这是文艺传播的三种主要载体,这也是为什么豆瓣得以吸引大批量文艺青年或装逼青年驻 足的主要原因。除此意外,还有豆单,即是书籍,电影,音乐的部分条目基于共同特点的聚合。另一个...

阅读全文 »


生日快乐

on 2008年08月08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5)

网络真是可以让人孤寂的东西。深夜里无事可做就决定去那个地方看看。从2000年开始泡那里。而上次登录是在两年以前的春天。那个人的生日,我又去了那里。
刚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那个人。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那场开在济南的演唱会。机缘巧合让我拿到了演唱会第一排的贵宾票。让我能够跟那个人一起吃饭。让我能够观赏那个人数次从我身边经过。她没有一米七二。
后来初中毕了业。后来去了个让我光芒万丈又胡思乱想的高中。后来去了二本。后来复读。后来又上个一个别人都说不错的大学。到现大学已然过半。
越来越少去那个论坛,但对那个人偏执的爱还是没减少的意思。上一些类似于WEB2.0风格的音乐分享网站甚至搜索那人的名字来衡量网站质量。
现在在这里泡着的人应该完全不是当初我那波人了。名字都是陌生的。...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