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艺
爱的捆绑
on 2009年03月19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5)
终于在某位豆瓣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那捆绑时的音乐。 这就是我费劲了周折找了这么久的背景音乐。 无数次听起来都让人心颤。 又是一部岩井俊二的电影。 无可否认岩井俊二的片子每部都有闪光点。 片子开始闷闷的感觉还没有让我感到印象深刻。 只是那种淡淡的美的感觉在其他片子中出现并不意外。 但这次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 女人渴望被那个貌合神离的人捆绑。 接近结尾时,男主角捆绑女主角几近疯狂地动作,展示着一种无奈与绝望。 而女主角只是呆呆立在哪里。说。再捆紧些。 她太需要爱了。 捆绑是爱的极致表现。 这时候无论被捆绑的人还是捆绑的人, 都在发挥着做为爱的原始感觉的终极体验。 那就是交融,渗透,占有,同体。 但作为已然完全分离的两个人 他们一无所有 他们只有那么多纷乱纠结的绳线 为什么不能用那些绳线...
七日谈
on 2009年03月10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2)
先说两句:一篇我的老文章了,权为俗务所作,没有去掉俗气的成分。算是什么形式呢。舞台剧?对话稿?或者只是一段聊天记录?我亦不清楚。惶惶发到这里,权当存档纪念了。 某日。阳光晴好。 某地。天涯海角。 某人。宁南江年。 某场。二三事琐。 某段。隐忍叙述。 开幕。好戏登场。 ——TG. 【第一日•画外】 背景音乐:《不翼而飞》 宁南君和江年君是我的两个朋友——知道这一点对本文尤其重要。秋日九月,天高气爽。某个中午,宁南君正在网上瞎逛荡,与旧友江年不期而遇。之后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七日的交谈,天昏地暗的片刻,随之结束。音乐停滞,亦到了离场的时刻。然日后的某个深夜,作为某个偷窥聊天记录的我,似乎听到了曾经熟稔的旋律,于是有了把两人私密对话的内容集结并且公开的冲动(事实上,这是触犯拜...
几个比较知名的影视奖项收集
on 2009年03月08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6)
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 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 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官方网站:http://www.oscar.com 金球奖 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al Award)始于1943年,是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是美国影视界最重...
关于村上春树断续的线索
on 2008年11月11日 by Simon Kong in 互联网, 评论 (0)
1.显然,不存在完美的文章,甚至连试图接近于完美地传达意念,把作家的思想尽可能完整无缺地传达给读者的文章都是不存在的。
2.但是问题总存在解决的方法,如果不试图去追求文章任何一方面的完美,用文章这种不完备的容器来表达不完备的思想,总是可以做到的。村上在他写作之始时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3.写小说的作家都是野心勃勃的,因为他们不满足于单纯地描述事物,不满足于抒发情感,而是把情感把精神装进事物这一外壳里再塞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去打碎这个外壳,挖出里面的东西来。于是今天的读者,可以容忍外壳的种种不完备,只要打开外壳里头的确存在点有意思的东西就行。
4.对于执着于外壳的读者来说,村上的小说用”莫名其妙”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现实主义色彩的《挪威的森林》情节可谓平...
艺术评论(之一)
on 2008年10月04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0)
每次写完一篇博客都会身心俱疲。确实有很多东西想写,但书写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对完美的追求以及思绪从大脑中的原始形态到文字转化的损失。我尽量保持这 种损失的最小化。越发爱上了分条叙述,是自己表达能力欠佳的表现。这篇文章关乎文艺。有几种假象或称为变数的东西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1 观点,作品与文艺作品。观点,作品,文艺作品三者之间是有逐层包含与递推关系的。在我的理解,观点是一切形式的表达,作品是观点中包裹着某种具体形式外衣 的东西,而文艺作品可以定义为一切以艺术的手法作为载体来表达某种或某些意念的作品。观点是一切作品不一定都具有文艺气质的,我要讨论的范畴是文艺作品。 以前的一位老师说文艺是“拐着弯走路”,我无法解释这句话,但完全同意这句话的正确性。 2 作品是不完备的容器。村上...
由豆瓣改版分析豆瓣未来的趋势
on 2008年08月17日 by Simon Kong in 艺术·文艺, 评论 (2)
成为一个豆友的时间不甚长,只有两三年左右。在这几年里,我见证了豆瓣的不断的改变与创新,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豆瓣确实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网站。我想它吸引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可能有人中意它的界面风格,有人看重它丰富的内容体系,有人来豆瓣是纯粹寻找臭味相投的 人,whatever。总结起来,豆瓣作为一个网站能够带给广大豆友的全部功用总结起来无非两点:获取内容与虚拟社交(即SNS)。为了格式工整我都以四 个字总结,但还是要做进一步的说明。
获取内容指什么呢?豆瓣传统的,也是最重要的三大板块,读书,电影,音乐。这是文艺传播的三种主要载体,这也是为什么豆瓣得以吸引大批量文艺青年或装逼青年驻 足的主要原因。除此意外,还有豆单,即是书籍,电影,音乐的部分条目基于共同特点的聚合。另一个...